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说:“17世纪------------这是一项伟大的成绩,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环顾当今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在亚洲,日本还在幕府统治,而中国,大清朝268江山才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解说词------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发明
国家 |
主要发明 |
英国 |
珍妮纺纱机 |
英国 |
水力织布机 |
英国 |
改良蒸汽机 |
英国 |
蒸汽机车 |
材料三: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生产情况,英国农业工业比重:农业21%工业79%
项目 |
生产能力情况 |
煤产量 |
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 是德国的8倍,法国的10倍 |
蒸汽机产量 |
占欧洲一半以上 |
生铁产量 |
是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 |
读后回答:
(1)材料一中“这是一项伟大成就”指的什么?为什么这些成就使英国抢占先机,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2)材料二的这些发明在世界上通常称为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这一事件为什么从英国开始? (至少说出两点)
(3)材料三表明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观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填空,图中方框处地名应该是, 阿拉伯数字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名称,其中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是(填序号),大战爆发前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是(填序号),对塞尔维亚虎视眈眈的是(填序号),大战爆发后,从同盟国转向协约国的是(填序号)。请用斜线把同盟国区域范围标示出来。
观察《新航路的开辟》形势图,请将下列人物涉及的航线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方框中。
A 哥伦布航线 B 达·伽马航线 C 麦哲伦航线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
1 |
2 |
3 |
4 |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
3 |
4 |
1 |
2 |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
1 |
2 |
4 |
5 |
材料二
请回答: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分析,谈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们形成后对世界形势有什么影响?材料二的漫画表明两大集团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哪两国的矛盾?
材料一:“他出身贫寒,但靠自己的奋斗成为美国总统。他是为白人资本家而战斗的斗士,他解放了黑人奴隶,他被美国人民认为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摘自拉里•戈尼克《漫画美国史入门》
材料二:1853年,美国舰队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后,拥护新继位的天皇仿效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和文明成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主动与外国通商贸易,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这位美国总统是谁?他为什么“被美国人民认为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2)材料二中所指的改革名称是什么?对日本有何意义?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在积极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在这种思想驱使下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存在什么弊端?它对俄国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宪法规定:这个国家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材料五:这部法令是法国的,第一编是人法,第二编是物法,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部法令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时是以这部法典为蓝本或是作参考。
请回答:
(1)材料一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力?材料一这个法令使在这个国家确立了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请你再举出1个例子。
(2)材料二文献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法令?为什么说它在当时有进步意义?材料三中“这些殖民地”指什么?这些殖民地最终摆脱英国统治在何时?材料四在这个法令是什么?材料五提到的法令是谁制定的?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五则材料有何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