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请诸位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三 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1868年,日本新领导人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改革主要是指颁布了什么法令? “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在法令内容中是如何体现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8年日本改革的学习对象,并写出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4)请分析19世纪60年代俄、日社会改革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北师大版教材
(1)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怎样的国情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为什么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材料二: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2)材料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哪一具体内容?写出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规定。
材料三:“苏联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例如,集体农庄的庄员和农民在饥饿的思维线上挣扎,大人、小孩都得了浮肿病,逮着什么吃什么,像动物尸体、烂树皮和沼泽植物的根等人不该吃的东西,他们都拿来吃。由于重工业发展优先,轻工业的发展一直滞后,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三十年代政治大清洗造成大量冤假案,这些问题阻碍了苏联的发展,为社会主义者留下了宝贵的教训。”
(3)材料三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着哪些问题?(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回答)
(4)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你认为从俄国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三大发明成果的发明者的名字 。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三 (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的美国1861年—1865年的有关历史,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2=3分)
材料四 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舞台上,有三个国家异曲同工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相媲美。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向我十岁的儿子尽可能简单地解释这个宣言的本质,祝愿在他的心灵中能够永远刻上3月5日这个日子,以及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当时农奴对这次改革的态度怎样?
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俄国1861年改革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亚洲和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材料五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待房子坍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林肯的演讲《裂开了的房子》
(4)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当时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最终通过哪一事件得到了解决?(2分)
以下是《大国法则》的部分内容摘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
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1)请写出14—17世纪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核心思想。
【制度创新】
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
(2)1689年的英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
【民主法制】
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
(3)以18世纪的美、法两国为例,分别写出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反映上述思想的法律文献。
【领袖引航】
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4)1862年的美国面临着艰难抉择,请写出当时美国的“引路人”。
【历史启示】
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5)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中国有哪些借鉴作用?
(共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材料四:热机和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这两种新型动力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3)材料四中的“热机”具体是指什么?“蒸汽动力革命”又是指什么?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说法正确吗?试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