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
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
C.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D.图I中,红磷熄灭后,要立即打开弹簧夹,读数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升华 |
B. |
纸张燃烧 |
C. |
铜丝折弯 |
D. |
酒精挥发 |
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 |
O 2 |
B. |
N 2 |
C. |
CO |
D. |
CO 2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连线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甲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丙溶液为蓝色,下列能代替图中丁物质的是( )
A. |
Ag |
B. |
BaCl 2 |
C. |
NaOH |
D. |
CuO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仍是饱和溶液 |
B. |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 |
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
D. |
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 2℃降至t 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CO 2中的CO |
点燃 |
B |
测定某地雨水是否为酸雨 |
加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
C |
鉴别NH 4Cl和(NH 4) 2SO 4 |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