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家养了一只小乌龟,有趣极了。它小小的脑袋,长长的脖子,身上背着块褐绿色的硬壳,四只肉乎乎的爪子一伸一缩,小尾巴还晃来晃去的。小乌龟很胆小,当你去逗它的时候,它就把爪子和头缩进硬壳,尾巴也往旁边一甩,就像一块带花纹的石头。
请给短文前给它加个题目。
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这句话把( )比作( )。
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短文写了乌龟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各有什么特点?
课外欣赏,读一读战争中的小英雄。
芦荡小英雄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天,日本鬼子要从莲花镇给土地庙据点的敌人补充一批枪支。我区委接到这个情报后,立即派区武装小分队老马去小鲁庄组织民兵,中途截击敌人,夺取枪支。放鸭的小牛把送枪的鬼子和伪()军引诱()到芦苇丛里的蛤蟆()湾,老马和民兵们一举歼灭了敌人。
小铁头夺马记
日本鬼子到刘家庄来搜捕()八路军伤员,儿童团员小铁头决定去报告八路军骑兵连。路远来不及,他大胆的夺了鬼子队长的大红马,奔向骑兵连驻地。敌人出动自行车队猛追,小铁头催马过营地,闯岗楼,渡运河,把敌人引进骑兵连的埋伏圈一举歼()灭,小铁头最后也成为一名英勇的小骑兵。
小英雄雨来
故事也发生在长满芦苇丛的河畔,晋()察冀边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八路军,同日本鬼子和汉奸特务展开了英勇斗争。十二岁的小雨来为民兵和八路军站岗、送信、掩护伤员。有一次被鬼子捉住了,他不怕敌人的威逼利诱,终于机智的跳到河里逃脱了。后来他带领小伙伴们和民兵叔叔一起摆地雷阵,真真假假迷惑敌人,最后他把敌人引入地雷区,配合民兵叔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海娃(鸡毛信)
儿童团长海娃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一次,他替抗日游击队送一封紧急重要的信,路上遇到了敌人。敌人把他捉起来,要他带路。海娃一心想完成送信的任务,机智的和敌人展开了斗争。最后他冒着危险甩开了敌人,把信送到了。八路军根据这封情报,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1)给加点字注音。
(2)有些词我们可能不太熟悉,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据点——
威逼利诱——
(3)如果你用词语来形容这些小英雄,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4)如果小英雄们来到你身边,你最想和谁说话?打算说些什么?
课内阅读。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1)“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2)小红军这时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多了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3)从片断中加点的字词,你能体会到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看看文中的道理。
自己加满水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
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
在某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是万丈深渊。每当道友们带队来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游客们挑点或者抗点什么东西。
“这么危险的地方,我不拿东西就两腿打颤了,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游客不解。
导游小姐嫣()然一笑,解释道:“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次事故,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都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却从没人出事。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再负重前行,反而会更安全。”
这就是“压力效应”。那些胸怀大志,背上有沉甸甸的责任感的人,才能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过“鬼谷”。而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压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惊慌失措——
嫣然一笑——
(3)短文画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继续连续依旧还是
(4)短文中出现两次“鬼谷”,第一个指:;第二个指:。
(5)你觉得给自己加满水的意思实际上是指:。
(6)短文用两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你读懂了什么道理?
精于思考: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收获。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涵的共同点,那就是爱。“精彩极了”是一种;“糟糕透了”是一种。
(2)《将相和》中包含了两个成语故事,这两个成语是、。
(3)《自然之道》让我们明白了。
(4)李清照是代著名女诗人,但她在《夏日绝句》中却写出了慷慨豪迈的诗句:,。《石灰吟》中作者以自喻,用“,”这样的句子来表明自己的品格。《竹石》也是运用了的写法,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句是:,
。
课外欣赏。
我爱科学
科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他是无处不在,小至在我们身边,大至充满神秘色彩的宇宙,是多么让人向往,我也深深地爱上科学。
我爱科学,更爱寻找科学。
在我外公家养了三箱蜜蜂。那里,便成了我寻找科学的一个据点。在那里,我观赏过“工蜂运花粉”,“蜂后出巡”和“大战黄蜂”等精彩镜头。使我记忆最深的是“大战黄蜂”。那天,我和外公正为蜜蜂喂糖浆。当小蜜蜂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不知从哪儿出来了一只黄蜂。它像一支利箭,向蜂群冲来。刚开始,黄蜂锐不可挡,来一只工蜂就杀一只,一下子十来只工蜂就命丧黄泉。可是后来一大勇敢群工蜂就一拥而上,把黄蜂重重包围,还不停地扇翅膀,发出“嗡嗡”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工蜂散开了,只留下了黄蜂的尸体。
我感到很疑惑,回到家就开始寻找答案。我把家里的关于科学的书全找出来,接下来我就苦了。我将要把眼前的这一堆书全翻一次!我狠不下心来,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书,可是毫无收获。我开始心灰意冷,当看见身边的电脑,一条妙计便冲上心来——上网。说干就干,我马上进入因特网,想在茫茫网海中找到答案。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答案。原来工蜂扇翅膀是为了增高温度来热死黄蜂。根据资料显示:黄蜂能忍受43摄氏度的高温,工蜂却能忍受45慑氏度的高温。当温度升到43慑氏度的时候,黄蜂已经死了,而工蜂仍能生存,这就是工蜂获胜的关键。
哇!当我靠自己找到答案的时候,我真的高兴得不得了。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这就是科学的灵魂所在,这就是科学的给人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我爱科学。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津津有味——
命丧黄泉——
(2)请你用“”画出一个排比句。
(3)“大战黄蜂”中,工蜂把黄蜂,然后,最后。
工蜂为什么能杀死黄蜂?
(4)小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寻找答案?
(5)你觉得“我”爱科学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