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安恩与奶牛》的片断,回答小题。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
②“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第一段,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老妇人的? 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安恩反复说“我们”,“我们”指谁?如何理解这个“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恩最后只能带奶牛回家,这是安恩的失误,还是其他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议论文阅读
装修心灵之所
杨海亮
①时下,许多人都在为成千上万元才买得一平方米的房子劳碌奔波,以至于成了所谓的“房奴”。尽管房子不代表家,不意味归宿,但终究是人物质上的必需,有总比没有好。只是,繁忙之余,似乎也该将自己的心灵之所好好装修一番。
②装修心灵之所需要善良。哲学家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是的,如果没有了善良,人也就成了一具躯壳,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意义。试想,一个满脑子阴谋诡计的人,满肚子恶毒心肠的人,是多么可怕、可鄙;而我们与之相处,又是多么可怜、可悲。相反,善良的人,不自欺,不欺人,送真诚,给关爱,让人际和谐,让社会温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是多么美妙。一个人善良,才无愧于人的称号,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拥有善良,心灵之所才显得质朴,才有纯净的营养为心灵供给。
③装修心灵之所需要宽容。宽容,就是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心灵之所实际上是一个容器,而且是一个没有固定容量的容器。换言之,心灵之所可大可小,大到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小到容不下一粒细沙。容量有多大,取决于心有多大。如果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容人之得,容人之仇,容难容之人、之事、之物,那必是心比天大。怀宽容,心灵之所才显得敞亮,才有足够的空间任心灵翱翔。
④装修心灵之所需要知足。人常常有嫉妒,有愤怒,有怨恨,主要缘由就是没能突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种种。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而是说不要被这些东西乱了心智。一旦被迷住,就会驰骋追逐于其中,不能止步,不能自拔,最后往往一无所获,还害人害己。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教训实在惨痛而深刻。所以,还是那句老话— — 知足常乐。有了知足的心态,有了超然的心态,自然能在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世态百相中凝神静气、心宽体胖。这时,看山山青,看水水秀,看树树朴,看星星明……懂知足,心灵之所才显得宁静,才有舒适的氛围供心灵享受。
⑤装修心灵之所需要期待。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是,动物只是自然地生长,而人能够设想明天的到来。虽然很难说清存在与活着的目的、意义,但我们能够期待,有所期待,便是我们继续人生的动力。期待父母健康,期待家庭和睦,期待子女成长,期待人类和平……总之,生活永远值得我们期待。能期待,心灵之所才显得灵动,才有清新的空气保心灵鲜活。
⑥当然,装修心灵之所还需要正直、热情、勇气、风趣……只要你认真思考,巧妙点缀,你的心灵之所就一定能成为心灵最好的去处。
第②段和第⑤段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第②段画线句:
第⑤段画线句:
本文以“装修心灵之所”为题,有何好处?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说理透彻,生动形象,但是缺少典型的事实论据。请你为第③段的分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共12分)。
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老妈说:“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为着诚恳的缘故吧,老妈又说:“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
③老妈真好,事儿真少,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事儿多。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没看上半小时,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丫头啊,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厉害呀,不受委屈。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⑥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
⑦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按照医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做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怎么知道的啊?”
⑨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我把老妈楼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
⑩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
【注】纳罕:诧异,惊奇。
本文以“和老妈过招”为标题有何表达效果?
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怎样理解选文第⑩段划横线的句子。
试概括文中“老妈”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我”和老妈过招的第三个回合的主要内容。如果你是文章中的“我”,在这一回合你会怎么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共10分)。
季荷
季羡林①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每次看到或想到没有荷花的池塘,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我便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然后我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出现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还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我嫌这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的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何尝不是这样?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
⑦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与众不同。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②一切。一日,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来访,看到了这池荷花,极为快意,遂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⑧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⑨我爱我的“季荷”,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原文有删改)
【注】季羡林(1911~2009),著名学者,一生中经历了苦涩的童年,贫寒的青年,动荡的中年,最终成为了学贯中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
作者一边围绕荷花叙事写景,一边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阅读文章①—⑤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叙事或写景
内心感受
看到或想到空荡荡的池塘


急切盼望
池塘中三年来才长出五六个叶片


心中狂喜


阅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的原因。
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爱我的‘季荷’,我为我的‘季荷’祝福。”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说明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共7分)。
涂改液的危害
①目前,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办公用品和学生文具。据调查,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人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使用量大的一组,只五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实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停止实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④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人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人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对全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打比方 B.打比方 分类别
C.打比方下定义 D.列数字 举例子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剂量大组,只五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
B.剂量小的一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
C.无剂量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
D.小白鼠的实验说明小剂量的涂改液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

结合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全部样品”不能删除的理由。

植物如何“看见”世界
①植物没有智力,至少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力。谁要是认为植物能够听懂我们的话,甚至看出我们的心思,那是太高估它们的能力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知觉,相反,它们极其敏感,它们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并且能够感觉重力,只是它们有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方式大不相同。
②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如果光线来自侧面,比如对于窗台上的植物来说就是这样,这时它们就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玻璃。
③很多种子,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如果我们在园子里无意中给它们盖上了太多的泥土,那么无论我们浇多少水,它们都一动也不动。它们在等候一条蚯蚓、一只鼹鼠、一棵倒伏的大树或园丁的锄头耙子把它们带到光明的地方来,它们就趁机发芽。
④而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够在黑暗中发芽,最初的淡黄色幼芽长出来时,它们并不急着生产叶绿素分子,也不利用它们的能量长胖变壮,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在长度的方向上疯长。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就是大种子的营养储备也不是无限的,瘦弱的幼芽可以在土壤里挤得更远,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一接触到光亮,幼芽就会立刻察觉,于是它不再长长,而是把剩下的能量投入叶绿素的生产,光合作用开始了,新的富含能量的分子诞生了,能量储备已经告急的植物宝宝得救了,开始转成绿色。
⑤除了发芽和变绿,太阳还影响着植物的其他许多生命过程。绿色植物能够分辨白天和夜晚,这点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上看出来,比如有些植物要在日出以后开花并且散发香味,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才这么做。
⑥但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比如西红柿,能感知邻居的存在。如果地方宽敞,它们就不慌不忙地长得强壮敦实,但如果跟别的植物挤在一块儿,它们就长得很快,力求尽快超过竞争对手。
⑦植物学家现在知道,植物确实是依靠光感来测定竞争对手的方位的。他们是这样解释西红柿现象的:在挨挤着很多绿叶的地方,光照会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在于,太阳光中的深红色成分突然多于浅红色成分,绿叶吸收一部分浅红色,却把深红色反射回采,西红柿正是从红色光的变化中得知,绿色的邻居长得快要超过它了。
⑧植物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光,但我们真能认为它们这是“看见”的吗?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
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当光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它。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面,其中充满了各种感光分子,光亮一接触视网膜,它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刺激了视觉神经,视觉神经就会产生电脉冲。当电脉冲到达大脑后,我们的大脑灰细胞就会对视网膜的信号进行分析、我们一旦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便会称之为“看见”了。 植物也有感光分子,专家们称之为光敏素的隐色素,它们使绿色的生物拥有了极其细腻和多样的感光性能。在我们的眼睛觉得漆黑的地方,藻类、苔藓和花草树木就能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了。而且它们还能够感知波长,那是人的眼睛根本无法感知的。
⑩我们的视网膜上会产生周围物体的真正的图像,供大脑分析利用,这个植物可做不到。它们既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脑,跟我们不同的是,它们意识不到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它们的感光分子遍布全身,如果受到刺激,这些分子就会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作出相应的反应。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指代内容。
(1)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
(2)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第③段列举了生菜、烟草和丁香种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第⑧段中说“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人类有什么不同?请概括回答。
从植物“看”世界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