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在一根横跨河流两岸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电线.为了辨别哪两个线头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可以用图示的测通器来测试,其操作过程如下:

(1)连接A和B,将测通器的m连接在D上.当n连接E时小灯泡发光,连接F时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可以确定      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填字母,下同).
(2)为了弄清另两根导线的两端,可连接A和C,测通器的一端必须与      相连时,另一端只需接触一根导线就能将两根导线辨别开.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4)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下面是研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2)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

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偏小/不变)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实验探究过程中应使蜡烛B放在与蜡烛A (选填“同侧”或“异侧”)的位置.
(2)该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小明发现用光屏去承接B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4)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从A处看,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似的,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A的像的位置.测得此时蜡烛A、B到镜面的距离均是10cm.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
(5)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