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五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8Ω、12Ω、18Ω、24Ω、30Ω)、滑动变阻器(1A 30Ω)、开关、导线若干.
(1)小华选用8Ω的定值电阻,根据甲图连接实物,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超过其量程,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则以下操作中,最合理的操作是 .
A.立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 |
B.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改为15V |
C.断开开关,检查定值电阻是否发生断路 |
D.断开开关,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发生短路 |
(2)排除故障后,小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V,记下此时对应的电流;将定值电阻阻值换为12Ω时,则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左”、“右”)移动,使电压表保持图乙的值不变,才能完成第二组数据的测量.
(3)测量第三组数据时,小华换用阻值为30Ω的定值电阻,无论怎样移动滑片,无法完成实验,因为电压表示数总比图乙的示数 (“大”、“小”).通过分析计算,小华认为若用现有的方案和器材完成实验,接入的定值电阻阻值不得大于 Ω.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
⑴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⑵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⑶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明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
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小华同学想用天平和量杯测一石块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若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
质量▲g,若量杯测出石块的体积为15.8cm3,则石块的密度是
▲g/cm3。
小赵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测出了玩跳棋用的玻璃球(直径约l cm)的密度,他使用
的实验器材为: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溢水杯和足量的水(水的密度为已知
量),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让天平平衡; |
B.用天平测出5个玻璃球的总质量m1; |
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
D.在溢水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水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将烧杯放在溢水口下方, |
将已测出质量的5个玻璃球轻轻放人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进入烧杯;
E.用天平测出溢出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F.整理器材,计算玻璃球的密度.
(1)小赵计算玻璃球密度的表达式应该为.
(2)实验中,小赵用了5个玻璃球,而不是1个玻璃球,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答:.
灵山县是全国著名“中国奶水牛之乡”.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由小陶
等同学组成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测量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牛奶、
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人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人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p.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3;(2)将烧杯中
的一部分牛奶倒人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2;(3)测出烧杯及剩下牛奶
的总质量m4;(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用m3、m4、V2表示)
【评估与交流】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中,牛奶
的(质量/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