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A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B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C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其对照组为      种处理。(填序号)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实验组为       种处理。(填序号)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度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本实验的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度温水中处理?                     
(4)此实验验证了: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生设计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在两根相同的玻璃棒上各捆上3颗同种的种子,并分别编号(如右图)。将甲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乙放入冰箱,几天后观察。

(1)图中1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5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得知,2号种子能够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3)该实验方案中实际上包括三组对照实验,其中2与5对照组,主要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设计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与4能构成一组对照吗?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对“发酵现象”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编号
纯净水
白糖
发酵粉
瓶口处理方式
l号瓶
400ml
10g
1g
套上气球,并用线扎紧瓶口
2号瓶
400ml
10g
不加
套上气球,并用线扎紧瓶口
编号
2天后,实验现象
1号瓶
不断冒出气泡,气球膨大
2号瓶
不冒气泡,气球不膨大


(1)加入白糖的目的是: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2)2号瓶在该实验中起作用。
(3)1号瓶气球膨大,说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
(4)用手分别握住l号瓶壁和2号瓶壁,感觉l号瓶温度明显高一些,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释放了
(5)取下套在l号瓶口的气球能够闻到酒味,这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
(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酵母菌发酵产酒量随环境条件不同而变化的曲线是()

扦插时往往要对适宜扦插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使其更易成活。请你以月季为例,设计一实验方案,探究月季茎段下方的切口,怎样处理。
才更易成活。
(1)你提出的问题是
(2)你做出的假设是
(3)方案:a:
b:
c:
(4)结论:

某学校两位同学对校内落叶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可以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对这种方法,他设想土埋法,利用细菌、真菌分解落叶。为了证明他的想法正确,拟定了三个方案,把同类型树叶分甲、乙两组(树叶上滴加蒸馏水,保持树叶潮湿):
①将甲组放在无菌土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②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③将甲、乙组都灭菌处理,甲放在无菌土中,乙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土中。
请回答:(1)树叶上滴加蒸馏水,保持树叶潮湿,目的是什么?

(2)请说出第三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
(3)那个方案最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方面的问题:

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
①海尔蒙特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柳树获得的74.6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根据你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填“是”或“不”)确切。
②在海尔蒙特的实验中,土壤干重减少90g,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部分被植物吸收了。
⑵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的形状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是否加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充分搅拌
水浴温度
37℃
0℃
100℃
碘液
2滴

①从1、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分析,唾液中的,可以使淀粉的性质发生变化。
②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适宜的温度为什么是37℃?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