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回答,上海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
问题二: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运动?请列举该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该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问题三:图三反映的是事件发生在巴黎和会后,此事件的名称和时间分别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问题四:在图三所示历史事件影响下,结合图四回答,上海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此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列举一个参加的代表。
问题五: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迎来了世界各国的友人,此次世博会中国政府总投资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纪录,同时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结合以上图片,对比今昔,说说你的感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
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科举制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为了完善科举制唐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奴隶社会,官员都是世袭制。封建社会一直到魏晋都是实行的推举制,结果造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后来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如果你是一个唐朝时期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得知唐玄宗今年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思考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