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牢记历史】
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近代中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请回答:
(1)十九世纪末,中国遭受来自日本重创的事件指什么?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2)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给予中国“最巨”的侵略罪行有哪些?
(3)在遭受日本给予的创痛中,无数中国人为捍卫国家主权而英勇牺牲,请你举出两例。
(4)近期,日本又不断地在中国钩鱼岛制造事端,你认为我国应如何面对这些不和谐现状?
【专制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明朝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清朝统治者制造文字狱造成怎样的社会危害?
(4)历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通常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过程,留下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材料二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三我们一个很大的成果是创作了利用市场机制的方法来解决酸雨控制的问题。……在环境执法方面,在美国我们建立了一种处罚的措施,可以处罚剥夺公司由于不进行环保行动而获得的任何经济收益。……在美国,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能源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舒适度。
——人民网《美国环保协会主席谈美国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现象的产生是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导致英国大工厂生产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谁?
(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
2014年是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90周年。90年来,国共两党既有血雨腥风的拼搏厮杀,也有面对外侮的精诚合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材料三马英九昨天即致贺电给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盼两岸强化互信、真诚合作。习近平也回复道,期望两党深化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2年11月16日香港《大公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马英九的贺电与习近平的回复有何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什么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主要观点。
(4)综合上述四段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