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速度的变化实验:
(1)实验原理是 ,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
(3)由实验可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 。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4.5伏且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Ω 2A”字样。
①在闭合电键S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端(选填“A”或“B”)。
②他正确连接电路且规范操作,实验中分别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其两个端点,下图所示的电表示数分别为滑片在不同端点时电流或电压的情况。请在下表中将该同学尚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出电阻值_____________(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实验 序号 |
电压Ux (伏) |
电流Ix (安) |
电阻Rx (欧) |
电阻的平均值(欧) |
1 |
||||
2 |
4 |
0.38 |
||
3 |
在下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__________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及记录的数据用图14中字母表示,其中物体受到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物体受到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F1-F2)。若阿基米德原理成立,液体密度为ρ液,则(F1-F2)与(V2-V1)应满足的关系为(用字母表示)。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猜想物体冲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将两块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槽分别以与水平面一定夹角α、θ固定,如图所示,将右边的木槽作为实验研究的斜坡。让一金属小球从左边的木槽上同一高度处静止滚下,分别冲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右边的斜坡,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
1 |
2 |
3 |
斜坡与水平面夹角θ |
10° |
30° |
53° |
向上冲的最大距离s/m |
0.50 |
0.40 |
0.36 |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一物体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冲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
② 小明觉得自己的实验中还有不足之处,他又用粗糙程度与木槽不同的塑料槽、钢槽,重复做猜想实验,目的是。
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串联电路的特点”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他们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电路元件完好,在闭合电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两个电流表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都不相同,小明认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他们解决问题后继续实验,移动滑片将数据记录在下表实验序号1、2、3中,然后又改变电源电压后继续实验,将数据记录在下表实验序号4、5、6中。
(1)小强分析比较表中每次实验中各电压表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在串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2)小红分析了表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与电压表V1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发现这个实验也可验证欧姆定律,她得出的结论是:对同一电阻而言,。
小明同学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电压表“0~15伏”量程损坏,但“0~3伏”量程完好。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2A”字样。
(1)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为下图(a),其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要求:当滑片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a)(b)
(2)他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都为0,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x或滑动变阻器R上,这一处故障原因可能是。换用同样规格的器材排除这处故障后,再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4伏和0.18安,则所用的电源电压为伏。
(3)小明继续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同时在不更改器材的情况下,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此时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伏。
(4)接着,他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中点位置(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4安,则此次RX的阻值为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