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阡陌交通                    ⑵便还家
之哭也                    ⑷苛政猛虎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今吾子又死焉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话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_____不可以不弘毅_____是也_____
请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该如何对待呢?相信学了选文第②则之后你会有一些感悟?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节选自《后出师表》)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
A. 以先帝之() B. 王业亦()
C. 惟坐而亡()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深不毛则无法家拂士
B.寝不席燕雀知鸿鹄之志哉
C.不伐贼豁开朗
D.不甘味不饱,力不足

画横线部分分几层,论述讨贼这件事,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全性命于乱世②故不为得也 B.①奉于危难之间②夫子何焉为
C.①遂先帝以驱驰②高可二黍 D.①猥枉屈②三峡七百里中

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受命以来 B.以君为长者
C.扶苏以数谏故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文段中,作者叙写自己21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请你说说“殊遇”有哪些?

以人为鉴(8分)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o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e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皇帝自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郑公魏征()(2)并为石()
(3)可衣冠()(4)朕一鉴矣()
选出对划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郑公魏征③并为
②士多为用④得鱼腹中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2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4分)
安陵君许寡人 其:()以五百里之地早安陵 易:()
五百里哉 直:() 长跪而之 谢:()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