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1023个氨分子(NH3)含__________mol氨分子,____________mol氢原子,__________mol质子_____________个电子。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则υ3_________υ1(填>、=、<),且c3_________1.0 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 列问题:
⑴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⑵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⑶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⑷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⑴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焓变为(填正值或负值)。
③恒温恒压下,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各物质不反应)后,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H2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⑵可逆反应: X+ 3Y(g)2Z(g) +2W(g)达到平衡,混
合物中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P)与温度T(T2>T1)的变化关系如图示。
①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变,
平衡向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热反应。
②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Y的体积分数变 ,
平衡向方向移动,则X的状态是
一密封体系中发生反应:N2 +3H22NH3ΔH<0,
①以下图1、图2均表示该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时改变某条件发生变化的曲线。
试判断,图1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图2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②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
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③工业生产中提高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具体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强 C. 降低压强
D. 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E. 及时移出氨气
⑴常温、101kPa,15g乙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90.2 kJ,则乙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⑵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途径Ⅰ:C(s)+O2(g)=CO2(g)ΔH1<0①途径Ⅱ: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H2(g)ΔH2>0 ②
再燃烧水煤气:CO(g)+ O2(g)=CO2(g)ΔH3<0 ③
H2(g)+ O2(g)=H2O(g)ΔH4<0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②用ΔH2、ΔH3、ΔH4表示ΔH1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