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由此可见该条规定( )
A.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 |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C.属于万民法 |
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
一个法国商人,下列在华的行为哪些是可能发生的:()
①1897年到福州开工厂②1900年乘军舰到重庆
③1864年到北京旅游④1927年上海与华人冲突,由领事判决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
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解决好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改造 |
B.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土地公有化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 |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的目的是()
A.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 B.开始对日发动局部反攻 |
C.解救被日军包围的数千名美军 | D.迫使日本方面两线作战 |
“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宓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句。文人的这一表白有可能是“暗喻”()
A.对王明“左倾”路线的不满 | B.对汪精卫投敌叛国的愤怒 |
C.对国民政府退守西南的失望 | D.对国民党围剿红军的抗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