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共1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351年发行交钞后)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元史·食货志》
(1)元朝发行纸币的背景、方法及其作用。
(2)分析纸币夭折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2分)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正式举办。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英国馆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下图是其造型亮点:主体建筑“种子圣殿”,下面还有一张“礼品包装纸”,整个建筑犹如一个展开的礼品盒。参观者进入“种子圣殿”里,展览将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角度描绘自然在英国城市中的角色。

(1)英国给世界发展的礼品之一是播撒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前提是什么?使英国工业革命有了雷霆万钧的力量和排山倒海的气势的是哪项技术发明?期间,英国政府可能为与会代表提供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 1876年,美国费城的世界博览会,是美国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这一年,适逢美国建国百年。美国展品占据了大部分的展览面积。主厅:美国展品占据了一半,有精巧的打字机、自来水笔、手表、幻灯放映机、刚刚问世的电灯等;机械宫:美国展品占据了3/4,展出了抽水机、挖泥船、缝纫机、织布机等工业品;农业宫:美国展品占据了2/3;园艺宫:基本全是美国展品;在博览会的总展览厅中,中国设立了自己的展室。正面一大牌楼,上书“大清国” 三字,横额日“物华天宝”,两侧有对联“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两旁有东西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很像官府衙门,形式非常严肃。里面陈列了许多古色古香的橱柜,放置绸缎、象牙雕刻、银器、景泰蓝、漆器、镜屏、瓷器、字画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在费城世博会上展品的差异,并结合当时的时代
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 1910年,上海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虚构了在一百年后的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具体情形。他在游历上海时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而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2010年百年梦想终成现实,上海世博会将如期举办。--摘编自《世博岁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幻想百年后中国上海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照抄材料)
并简要分析中国“百年梦想终成现实”的原因。
材料四:2010年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的历史就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缩影。
(4)上海是近代中国国门洞开的历史见证。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是如何“与世界接轨”的。
材料五: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6)结合材料五,你认为举办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图6、图7两幅图片信息

(1)读材料一回答:图6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7反映的现象对图6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材料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2)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材料三: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体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4种葡萄酒获金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材料四:1929年因难以维持,张裕葡萄酒公司只能租赁给别人。1934年因负责累累被中国银行接管。……1941年被日本强行接管……
(4)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张裕葡萄酒集团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2008年度,张裕A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计划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19亿元以下。为了实现目标,公司将继续坚持以葡萄酒为主,多酒种全面发展的策略。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张裕葡萄酒集团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材料三:鲜卑武士佣和汉人胡食图

(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下图为毕加索的名画:

《格尔尼卡》《和平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有何变化?
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名画的主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