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