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后进行判断
材料一: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但却是他们将这种数字传到了全世界。在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年代,帝国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再传到世界各地。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清真寺建筑特色也被带到世界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唐朝时期,整个社会养成了一种敢于对外开放,勇于向外学习的心态。许多国家也派出了使节到唐朝建立友好关系。据史书记载,曾与唐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300多个,朝鲜半岛的纸、笔、折扇,波斯湾的马球、菠菜等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工艺品和书籍大量输往周边各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除积极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学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以下表述是从上图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A.”;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B.”;是上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C.’。
(1)阿拉伯数字的真正发明者是阿拉伯人。
(2)阿拉伯人曾经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宗教的传播对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唐代长安城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976年10月,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958年,“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2分)
史实 |
推论 |
正确与否 |
(1)“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 |
这次运动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 |
|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 |
|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这种农村体制改变了土地所有权.转变了经营方式,也调整了分配方式。 |
|
(4)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
经济特区“特”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
(5)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
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
|
(6)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1)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詹天佑有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并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起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东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