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同学们对此进行研究,得到了老师的帮助,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在实验室烧水进行实验,他们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秒表分别测量水的温度、烧杯旁声音的强弱以及加热时间.其中某一组测量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水温t/℃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99
99
99
声强级/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52.8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沸腾
沸腾
沸腾

(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气泡,你认为此图像是水沸腾       (填“前”或“后”)的情景,气泡中主要是(    )

A.小水珠       B.空气           C.水蒸气         D.氧气
(2)其中第16-20min水持续沸腾,由表格的信息可知水的沸点为      ℃,此时外界气压         1标准大气压。(填“等于”、“高于”或“低于”)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响度最大.你认为以下关于“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理解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
甲:声音大的时候,水并不开,等声音不响了,水就开了;
乙: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凡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在此基础上,小凡同学又进行了如下探索:

(1)小凡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于是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 _______有关。
(2)如图,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沾水的棉花,乙是干燥的。小凡发现空气湿度越小,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大;空气湿度越大,示数差就越小。于是小凡猜想水的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______ _______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中的A和B。实验发现B杯中没有水时,A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开始时两杯中水的___________(填选“多少”、“表面积”或“温度”)不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凡发现当B杯无水时,A杯中减少的水量总和原来B杯中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__________(填选“有关”或“无关”)。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上图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的位置,再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A”或“B”)图示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2)下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图。

(3)如上图(a)(b)所示,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作出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沸点达不到100℃的原因是
(5)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但温度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

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
(1)同学们初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为了 纠正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小明与同学一起做了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填“大”或“小”)。由此可以推理:真空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搜集证据;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某同学在参加市物理实验技能大赛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支路两端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李瑞同学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点不动,只断开A点,并改接到C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李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3)方法改进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李瑞同学分析后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不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他的结论与猜想是否相符;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小强同学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学生,他想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会不同呢 于是他取了沙子和水这两种不同物质,从而研究它们吸热能力的差异.他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使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酒精灯,两个金属盒,温度计……在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时要考虑很多问题,下面是小强的实验步骤,请根据要求补充完成;

(1)先测量(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所以实验时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
(2)在实验时只要控制__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下同)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加热完成后只要比较他们的多少就可以比较出沙子和水吸热能力差异;若在实验时发现,沙子温度升高的比水多,则吸热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
(3)根据小强得出的结论,结合图乙的信息,此时是(选填“中午”或“夜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