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
B.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
C.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
D.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在给莫言致授奖辞时说:“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本身。他是一位卓越的自然雕刻者。”对于想象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进步 |
B.想象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往往是凭空产生的 |
C.想象力不拘泥与客观实际,具有主动创造性 |
D.想象力具有直接现实性 |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塞尔日.罗什和大卫. J .维因兰德。他们分别独立发明并拓展了在保持单个粒子量子力学特性的前提下,测量和操纵它们的方法,开辟了量子物理学的新时代,为制造新型超髙速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竟机迈出了第一步。这表明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2013年1月10日起,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今天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确立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 这一历程告诉我们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预测未来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③要重视量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飞跃
④人们认识水平总是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相一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