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或法治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作品是
①《神曲》②《歌集》③《三国演义》④《红楼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舆论开放,言论自由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右图是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颁发给中国近代某人的奖状。有人曾感慨道:“今者于中华之士,不同朝野,为开发中华抱一志而始终不改者,殆无一人。惟公独居南通之地,仍江北之区,献身于实业之振兴。”这里的“中国近代某人”是指
| A.孙中山 | B.李鸿章 | C.张謇 | D.荣宗敬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
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
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