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怀瑾在《谈历史与人生》中认为“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的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A.极力盛赞儒家文化对塑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B.崇尚道家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C.儒道两家的文化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扬儒抑道
D.认为儒道两家的文化离异而对立,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三星堆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通过分析图一、图二、图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上发生的变化

A.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
B.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
C.古代区域经济发展趋向均衡
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全国的各个地区发展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 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税田” B.“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C.“除井田,民得卖买”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