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在《谈历史与人生》中认为“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的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 A.极力盛赞儒家文化对塑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
| B.崇尚道家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 C.儒道两家的文化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扬儒抑道 |
| D.认为儒道两家的文化离异而对立,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这部宪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它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
④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总结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著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 A.北宋 | B.元朝 | C.唐朝 | D.明朝 |
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
| B.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
|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 D.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 B.战国时期租佃经营就已产生 |
| C.汉代“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
| D.宋代租佃经营已开始超过自耕农经济,成为古代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方式 |
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