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
B.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
C.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
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
B.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
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
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
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在颁奖仪式上,作了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长篇演说。他激烈地指出,“孤独”就是拉丁美洲的代名词。“孤独”已经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为阻碍民族上进、国家发展的心理负担。这就是拉丁美洲“神奇现实”的内在含义。由此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发掘“神奇现实”主要是为了强调
A.对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 |
B.揭露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
C.描绘布恩迪亚家族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
D.揭示当代拉丁美洲的民族孤独感,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进而产生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是德拉克洛瓦、米勒、塞尚 |
B.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是《马拉之死》、《日出·印象》 |
C.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 |
D.偏重客观、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
文革结束后,国家为发展教育重新整顿了教学秩序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下列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科教兴国”战略实施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
③重新恢复高考制度④“希望工程”推出
A.③①②④ | B.③②④① | C.③④①② | D.③④②① |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至2008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表
年份 |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1949年 |
117000 |
0.029% |
1998年 |
3400000 |
5% |
2002年 |
17000000 |
15% |
2008年 |
20210000 |
23.3% |
上表说明
A.1949—199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平均增长率最快的时期
B.1998—2002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
C.2002—200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
D.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长近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