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个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阿里改革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
A.阿里只进行了局部性的变革,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变革 |
B.阿里的改革缺乏群众基础,没得到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 |
C.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对现代化的改革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
D.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
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②主张人在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他后天的命运
③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制的教会
④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 |
B.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 |
C.封建制度解体时期新兴思想的出现 |
D.希望继续维护天主教会权威的思想 |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 B.主张国家权利为神所授 |
C.主张政教合一 | D.教皇权利高于王权 |
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 |
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
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
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