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
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 B.格物致知 |
C.知行合一 | D.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集团内部全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至此。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
A.重民思想 | B.民贵君轻 |
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 | D.君民平等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子 | B.孟子 | C.韩非子 | D.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