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
A.皇帝的随从顾问 | B.国家的权力中心 |
C.朝廷的咨询机构 | D.政府的执行机构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 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 B. | 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
C. | 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 D. |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 ①②③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②③④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 |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 | 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 | 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 |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 |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B. |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 |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 D. |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 |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B. | 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
C. | 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 D. | 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