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土地,国家的、皇族的、阁部的、寺院的、教堂的、租有的、长子继承的、私有的、公共的和农民的等等土地,一律无偿地取消其原主所有权,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此法令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871年法国 | B.1917年苏俄 | C.1928年苏联 | D.1953年中国 |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911年4月,福建青年林觉民参加黃花岗起义 |
B.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发动武昌起义 |
C.1912年1月,南京街头飘着五色旗 |
D.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孙中山说:“自今日始,吾等非清朝人矣!”这“今日”是指()。
A.兴中会成立 | B.中国同盟会成立 |
C.中华民国成立 | D.清帝下诏退位 |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两个革命纲领。从内容上看,二者相一致的方面表现在( )。
A.都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 | B.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D.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
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你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英国的大炮就没有这次大爆炸 |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
C.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大炮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
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的侵略。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电讯中的“中国军队获胜”是指()。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枣宜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