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
B.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C,则DNA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
A.1/2 | B.1/2n-1 | C.1/2n | D.1/2n+1 |
某果蝇种群中,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能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杂交实验是
A.灰身果蝇×黑身果蝇→F1有灰身和黑身果蝇 |
B.灰身果蝇×灰身果蝇→F1有黑身果蝇 |
C.黑身果蝇×黑身果蝇→F1全为黑身果蝇 |
D.灰身果蝇×灰身果蝇→F1全为灰身果蝇 |
如果把糯性水稻和非糯性水稻杂交的F1的花粉,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约一半花粉呈蓝黑色(非糯性),一半呈橙红色(糯性),由此证明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1产生两种类型且数目相等的配子 |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 |
C.F1是杂合体 |
D.在F1体内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科学方法是生命科学学习与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学家研究患者家系推测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
B.摩尔根及其同事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构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
D.生态学家高斯在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 |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和福寿螺的密度 |
B.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消费者,它和鸭舌草之间可能构成捕食关系 |
C.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D.从本实验的结果可知,福寿螺主要以水稻苗为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