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阅读谢大光的《落花枝头》一文,完成小题。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般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在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选自《课外美文》,有改动)
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两个角度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③④两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请从内容上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说说你对第⑥段“未果之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惋”,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个片段同写石榴,请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乙】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思想的作家的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②恩格斯说:“情节大致相同的同样的题材,在海涅的笔下会变成对德国人的极辛辣的讽刺;而在倍克那里仅仅成了对于把自己和无力地沉溺于幻想的青年人看作同一个人的诗人本身的讽刺。……前者以自己的大胆激起了市民的愤怒,后者则因自己和市民意气相投而使市民感到慰藉。”③这样的例子,我国也有。④大家去读读鲁迅的小说____a____和胡适的剧本《终身大事》吧。⑤这两个作品的题材也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写五四前后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故事。⑥但是,____a____表现了妇女在没有得到政治经济上的解放以前,婚姻自由只是一个幻想而已,子君即使走出了家庭的旧牢笼,依然走不出更大的社会的旧牢笼。⑦《终身大事》中的田女士则心满意足地坐上陈先生的汽车一走,就万事大吉了。⑧前者深刻地揭示了婚姻关系和整个社会的联系,揭示了小资产阶级梦想的破灭;后者则只是贩卖令人作呕的小市民的庸俗乐观而已。⑨血管里出来的是血,喷泉里出来的是水。⑩根本的问题,是作家的世界观。 “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这里说的太阳,就是指____b____,无论什么题材,只要投以马克思思想的阳光,都能显示出它的意义。 没有阳光的照耀,大海也不会有光彩。文中a处应填的是()
A.《一件小事》 | B.《社戏》 | C.《祝福》 | D.《伤逝》 |
文中b处应填的是____________。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第____________句。
本文的论据,句②~⑧属____________论据,句⑨~⑩属____________论据。
本文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论证。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她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作者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叙述少女故事的文字,概括下列内容
“平庸的背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灵魂生活的迹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动人的光彩”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作者的“羡慕”和“缅怀”,推测作者当时追求灵魂生活的情况。
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实际”。请你就这句话发表看法。
请你结合如今的生活实际谈谈“生存斗争的压力”。
选择理解有错的一项()
A.“我”对“少女”的羡慕和对自己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正反映了“我”对灵魂生活的崇尚。 |
B.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后来变得越来越实际,原因是年龄增长了。 |
C.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
D.作者为列车上的“少女”的举动而感动,并希望“少女”依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热爱读书,求知若渴。 |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跟造成天气变化的因素是一致的。
②太阳供给地球大量的热量。据估计,一年里地球可以从太阳那里获得1.3*1024卡的热量。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各地冷暖不同,一个地区季节的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面上分布不均匀以及随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辐射分布发生变化的结果。
③大气环流是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最直接的原因。例如,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地区(也就是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受冷高压影响,夏季受低压控制,所以季风明显,冬季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吹向海洋,气候寒冷少雨,而夏季盛行从海洋上吹来的东南风,雨水丰沛。
④由于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大气环流接近于长期平均状况的时候,气候正常;如果大气环流反常,气候也就随着异常。
⑤太阳辐射的能力大不一样,也会造成气候的显著差异。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和各种地形、土壤、植被,它们吸收太阳的辐射的能力大不一样,也会造成气候的显著差异。因此,海上气候的变化要比陆地上小得多,冬暖夏凉,跟大陆气候冬冷夏热不同。海洋的洋流对气温高低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近岸有暖洋流经过的沿海地区,气温升高;近岸有冷洋流经过的沿海地区,气温降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也很明显。我国西南地区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差异也就特别明显,所以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高大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我国的天山、秦岭、大巴山、南岭山脉、武夷山,就是这样。
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百年来,一方面世界工业,交通迅速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滥伐,森林覆盖面积越来越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逐渐减弱,结果是空气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因为二氧化碳能使太阳的光和热顺利通过,同时能吸收、储藏来自地面的热量,产生所谓“温室效应”,因而促使气候变暖。又如由于滥伐森林和开垦草原,地面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也严重影响气候。从本文内容来看,气候的形成主要是① 、 ② 、 ③ 、 ④ 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市民体验绿色出行”的科学意义。
【材料】
北京举行旅游山会 市民体验绿色出行
2012-05-20 10:42来源:新华网
5月19日,北京市门头沟区举办第四届北京旅游山会“开山门”暨“全民健身日3510在行动”启动仪式,上千名市民在活动中体验绿色出行。 当日,许多北京市民纷纷选择以“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车、十公里公交、远距离绿色驾驶”为口号的“3510”绿色出行方式,感受京西门头沟美景。(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答: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哇”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A】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B】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就是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年4期,有删改)文章写乔丹少年时卖旧衣服的故事,填齐下面表格。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父亲的目标 |
价值1美元卖到2美元 |
① |
价值2美元卖200美元 |
他的做法 |
洗净、刷平、阴干 |
画米老鼠和唐老鸭 |
② |
事情的结果 |
③ |
④ |
超额6倍完成目标 |
请你简要写出对第⑦段两处画线句子关键词句的理解。
【A】处:父亲想那样做的理由?答:
【B】处:“灿烂的太阳”指什么?答:请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40字)
答:
①班主任邓老师正在办公室里备课,听到有人喊报告,抬头一看,是班里的何皓皓同学。
②“老师,我放在书包里的二百块钱被人偷了。”何皓皓慌慌张张,一副难过的表情。
③“哦,怎么回事?”
④“钱放在书包笔盒里,今天不见了。”
⑤“知道谁拿了吗?或者怀疑哪个了吗?”
⑥“不知道。老师,这钱是我妈前几天给我买球鞋的,我没买到球鞋会被妈妈骂死的。你一定要帮帮我,你就告诉我妈,说我的钱被人偷走了。”何皓皓急得涨红了脸。
⑦“你不能亲自告诉你妈吗?”
⑧“我妈不相信我的。求求你告诉我妈好吗?”
⑨“你不想找回自己的钱了?”
⑩“也不知谁偷的,不找了。”何皓皓嗫嚅道。
⑪邓老师定定的看着何皓皓,想从他脸上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但何皓皓一直低着头,不敢看老师。
⑫这个一贯调皮捣蛋的学生今天似乎变了一个人。难道就因为二百元钱?
⑬“不行,我一定要帮你找回来。”邓老师很坚决地说。
⑭课上,邓老师说:“今天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很多年前,有一个学生,家里很穷。一天,同学们出去游玩,在游玩的时候,他捡到10元钱。当时10元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对他来说更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买到很多自己一直想买而没买的东西。看看周围并没人注意自己,他赶紧把钱装到裤袋里了。一阵“咚咚”心跳以后,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又跟大家一起玩了。后来丢钱的同学发现自己的钱丢了,急得直哭。那同学心里很不是滋味,很想把钱掏出来还给人家,但他始终没有掏出来,毕竟10 元钱对他的诱惑太大了。但是,回去以后,一直不敢花这10元钱,以至几十年后,这10元钱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阴影。他,就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那个丢钱的人就是我。他让我一定要把他的故事告诉我的学生。”
⑮邓老师语气沉重又严肃地说:“今天,何皓皓同学的二百元钱被人拿了。”邓老师顿了顿,也不拿眼睛扫描全班同学,双眼向上,左手反复将短头发向后拢,若有所思。
⑯同学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仿佛要看出谁是偷钱的人。
⑰邓老师接着说:“要找出拿钱的人一点也不难,只要把大家的书包和口袋翻一遍就可以了,很简单。但这样的话,拿了钱的同学就烙上了一个小偷的印记。我为什么说拿而不说偷,就是因为你们还是一孩子,见钱起贪念是难免的,犯点错误也很正常,我不想你们因为一时的糊涂,给你们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可爱的孩子。”
⑱邓老师亲切的话语,如春风细雨丝丝缕缕飘进同学们的心里。
⑲“但是,钱一定要还给何皓皓同学。”邓老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强调,“现在,我给你们每人发一个信封,拿了钱的同学回去后将钱装进信封里,没拿钱的同学在信封里装两张白纸,封好后下午交给老师,好吗?”
⑳“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21下午,全班五十五个信封都投到了一个纸箱里,邓老师一封封地拆着信封,从一个个信封里抽出的白纸向邓老师表明着同学们的纯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全都是两张白纸。
22果然不出邓老师的意料。
23邓老师将早已准备好的二百元钱从一个信封里抽出来,大声地宣布:“同学们,何皓皓的二百元钱还回来了。”
24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
25唯有何皓皓同学一脸诧异。
26下课了,何皓皓怯生生来到了邓老师办公室,将二百元钱还给邓老师:“邓老师,我错了。钱呗我玩游戏花了,我不敢告诉我妈,所以想了一个歪点子。这钱是你的,我不能要。”
27“我知道。”邓老师很平静地说,“但你怎么跟你妈交代?如实告诉她?你妈那么辛苦赚来的钱,就被你这样花了,她非气死不可。”
28“但是,你的钱,我不能要。”何皓皓倔强地说。
29“咱们来个约定怎么样?”邓老师语气和缓。
30“什么约定?”何皓皓抬起了头,好奇地望着邓老师。
31“为了不让你妈伤心,也不让你妈骂你,我们就保守这个秘密。这二百元钱你先拿去买鞋,但条件是以后再也不许玩电脑游戏。”邓老师说。
32何皓皓沉默不语。
33“就算是我借给你的,行吗?等你以后长大工作了,再还我,怎么样?”邓老师把钱塞给何皓皓,满脸慈祥。
34“好,老师,我一定会还你的。我们拉钩。”何皓皓伸出右手食指,与邓老师的右手食指紧紧扣在一起,使劲拉了一个钩。请阅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
1~13 |
14~20 |
21~25 |
26~34 |
内容 |
A |
邓老师教育并启发学生还钱。 |
B |
何皓皓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玩游戏并承诺长大后还钱。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嗫嚅”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⑮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分析邓老师为什么要以“五十五个信封”这种方式来找回二百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邓老师是位很有爱心的老师,你认为她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不少于2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