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们所做的探究,图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侧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

(1)在甲、乙载玻片的下方的( )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该实验说明生物体(如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 ,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们能①形成赤潮、②寄生在人体内、③净化水体、④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其中对人类有用的是 (填序号)
下面是一组探究食物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实验,根据实验分析有关问题:
| 试管、食物 |
加入物质 |
处理 |
温度 |
试剂 |
现象 |
| ⑴馒头碎屑2克 |
清水2毫升 |
搅拌 |
置于37度温水中 |
碘液 |
变蓝 |
| ⑵馒头碎屑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不变蓝 |
||
| ⑶一块馒头2克 |
唾液2毫升 |
不搅拌 |
变蓝 |
||
| ⑷细碎鸡蛋白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无变化 |
||
| ⑸馒头碎屑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0度水中 |
变蓝 |
实验结果分析:
(1)②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把试管放在37度温水的原因是
(4)2号和4号做对照说明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是否与食物的气味有关,选用了50只蚂蚁放置在装有不同食物的塑料餐盒中央(如图).在A、B、C、D处分别放置蘸清水、糖水、盐水、白醋的棉球,一段时间后,观察蚂蚁的觅食情况.
(1)该实验中,放置蘸清水的棉球的作用是对照.
(2)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蚂蚁趋向蘸糖水的棉球,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蚂蚁的觅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
(3)蚂蚁觅食时,可以拖运比自己重10倍的食物,它在拖运食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
在判断“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的实验中,为什么要从卵隔离饲养?为避免菜青虫实验前出现学习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性.
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寅验的基本方法,定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禽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受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提出问题是A :作出假设是B、:设计实验是C :完成实验是D :得出结论是E :表达、交流是F .
(2)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物作详细的观察.然后提出问题:第一步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
(3)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糖.
(4)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应放入多只蚂蚁进行实验如:l0只(.
(5)小明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排除偶然性,使实验更科学.
(6)针对你自己的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作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实验设计: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软的食物和少许死去的小昆虫,把l0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预期结果:蚂蚁都聚集在放小昆虫的一端觅食.得出结论:蚂蚁爱吃小昆虫.
将装有涡虫的试管的一端M用铅铂套遮住,另一端N在光下照射。结果发现,涡虫大部分时间停留在M端。用强光照射涡虫,它的反应舒展身体;用电棒刺激涡虫,他的反应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但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棒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对光的反应液变成了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请你根据此实验回答问题:
(1)涡虫大部分时间停留在M端,这说明涡虫喜欢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
(2)第一次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舒展身体,涡虫对强光的这种反应是一种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受___________控制的,由___________决定的:而“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时一种______________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