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
|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
|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
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受侵犯 |
| 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
| C.法律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
| D.注重调整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 |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取消了原有的部落组织形式,建立了十个实际上是按区域划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缘关系的新部落。这项改革( )
| A.激化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
| 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
| C.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力量 |
| D.使债务奴隶重新获得了自由 |
民主与法制是良好的社会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的保障,是社会公正的两大基石。在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古罗马法制形成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共同因素是( )
| A.平民的斗争 | B.统治者的改革 |
| C.公民的参政素质 | D.思想家的宣传 |
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 )
| 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
| C.冲击了神学的禁锢 | 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潮 |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
| A.公民社会的现实 | B.商品经济的要求 |
| C.民主政治的传统 | D.民主机构的设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