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初年,文帝、景帝吸取秦亡于严刑苛法的教训,改革刑罚制度。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秦代时诽谤和妖言罪皆受重刑,文帝下诏废除。秦代大多数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使“罪人有期”。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文帝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但笞数既多,往往是笞未毕而人已死。因此景帝时,两次下令减少笞数,并对执行笞刑的刑具和执行方法作了具体规定,“自是笞者得全”。
肉刑废除后,刑罚主要为笞刑、劳役刑和死刑,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了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并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摘编自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军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的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提出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
(3)为什么材料二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具有重大的意义?
试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分析西汉武帝鼎盛局面和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原因,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感想体会。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1988年1月13日,修葺一新的牟氏庄园经国务院批准,憋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庄园全面对外开放,短短十几年间,观光旅游者已超过六百万人次。
材料二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之民到秦开荒,使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
——(南朝梁)沈约:《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3)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图1)(铜权) (图2)(秦半两钱) (图3)(五铢钱)
从上图所反映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产生于何时?其用途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2)它反映秦巩固统治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3)图3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当时流通情况如何?它与图2有什么联系?
(4)回忆一下,秦汉时期主要有哪几次币制改革?其成败对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曾经实行过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分别说明这些政策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