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 “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样的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全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这反映出明中期扬州地区

A.成为饮食文化中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是

A.战后美苏争夺世界
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下的贸易竞争
C.战后美欧争夺世界市场
D.战后欧美与亚非拉民族国家争夺世界世界原料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