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南京晨光机器厂。此后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在不断转型中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出我国第一门克鲁森式架退炮和加提林轮回枪……李鸿章将其称为淮军的“命脉”。马格里一直为骨干,但他本业是军医,军工并非专长。但擅长外交斡旋的李鸿章需要外国人的支持,于是对于马格里言听计从,从管理人员到技术设备,均放手让他主理。多次派遣马格里赴欧洲出访,添置新式机器,聘请技术人员,意图大办军务。……到1899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机器近1 000台,工匠近1 700人的大工厂……成为当时我国主要军火生产基地之一。
——周益《走进历史深处的金陵机器制造局》
材料二 1949年,第二野战军部队接管(金陵机器制造局),更名华东军械总厂。1953年,与307厂合并组建南京晨光机器厂。1965年1月,晨光机器厂由隶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从此,工厂结束了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古老的“宁局”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机械工业志》
材料三 1993年军品产值仅占当年产值的13%,比上年下降了24%。……工厂确定了“巩固发展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方针。……承制了举世瞩目的“香港天坛大佛”、高108米的海南“三面观音”等,产品走出了国门,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研制生产基地”。……1996年,南京晨光机器厂作为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晨光”由工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南京晨光航天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15日,“航天晨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7年,由南京晨光集团和秦淮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园区……是一座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利用价值。
——摘编自陈孟荦《“晨光”改制与改革》等文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陵机器制造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进行阐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挑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和全国民族革命推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的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是中国之福。当此日寇偏往,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责党三中全会果有毅然决然决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 (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4年,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访谈录摘要:
  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
  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体制束缚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怨声载道。
  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
  亲历者: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有一位老同志干脆直说:“这是胡闹!”
  记者: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亲历者:“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鲁中晨报》2004年8月
材料二 左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
农民秘密开会,决定分田单干,并写了保证书,签字画押。保证书
主要内容是:他们保证完成向国家上缴的公粮和统购粮;若队干部
因包产到户坐牢,他们保证把队干部的孩子养到18岁。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
110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
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元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使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上海)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回眸这30个春秋,思想创新、制度创新、法制创新和对外开放使中国的思想、政治、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1)30年前的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的署名文章,开启了真理标准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和支持了这场讨论,指出这是一场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大讨论,并进一步强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可谓“得市场者强,失市场者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有着“世界工厂”之称,请分析其得市场而强盛的原因。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德、日、俄四国是怎样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国内市场问题的?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为什么经济发展却相对缓慢?
(4)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经济正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市场。围绕“市场”的话题,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加快经济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