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垒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速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日:“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 虞:担忧
B.盗方劫富家分财,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C.通判周二南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以官 啖:利诱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贼果八月陷岳州    具沛公言报项王
B释缚,延之上座    皆出于此乎
C愿瘗主尸死      念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D解衣裹道宪骸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前曰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文言阅读。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见背:弃我而死去
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孝谨闻密祖母年高
B.有暇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以刘病日笃
C.非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霸爽籁发清风生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叙述了自己不幸的家境。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就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翻译。
(1)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出自《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语段阅读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与“或棹孤舟”中的“棹”活用类型一致的是()

A.亲戚之情话
B.奚以之九万里而为?
C.贾谊于长沙
D.三江而带五湖

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既窈窕以壑(1)悟以之不谏
(2)程氏妹丧于武昌(2)怀良辰以孤

A.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往”字不同
B.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往”字相同
C.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往”字相同
D.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往”字不同

下列倒装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复驾言乎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将有事于西畴 D.乐夫天命复奚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曰:“曹宣公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闻钟声,曰:“异哉!吾闻之,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曰谢:道歉
B.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次序
C.子速邑与政 纳:交出。
D.而不德,必加于戮 辩:有才干智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出使之初路过徐国时,有意将自己的佩剑送给徐国国君;当他出使回来路过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死去,季札将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旁边的树上。
B.季札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提出了一些对时政的看法及建议,充分表现出其政治家的敏锐的洞察力。
C.诸樊死时,留下遗命令传位于余祭,是想按兄弟排行往下传,以实现父亲的愿望,但季札的哥哥们都想做国君,就把延陵封给了季札。
D.季札是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其贤能,寿梦曾想立他为国君,但是他没有接受。不得已,梦寿只好让长子诸樊继位,执掌国政。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2)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当:承担。
C.至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之籍著:彰显。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
B.以章献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