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竟:最终
C.通兵关中兵击之,次安定次:依次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率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句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分)
译文:
(2)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4分)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4——79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菜,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软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千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7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素性佞邪素性:朴素的品性
B.于是刊章讨捕刊章:刊登文章
C.俭得亡命亡命:丢掉性命
D.若不重其名行名行:名声和品行
7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残暴百姓,所为不轨B、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C钦因起抚笃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D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76.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称代中常侍侯览
B.莫不重其名行称代张俭
C.赖其存者以百数称代汉献帝
D.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称代华阳洞
7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俭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7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冒死严劾大宦官侯览及其家属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B.由于朱并的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不得人心。
C.张俭颠沛流离,到处逃命,天下人争着做收留他的东道主,可见张俭是个贤人。
D.张俭弃城丢官,灭身破族,其原因是他痛恨不仁之人过分而引起了祸乱。
7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73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68.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69.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鲍叔知其贤B、管仲富拟于公室

其为政也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0.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修建
71.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7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73.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05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同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局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甚民爱我,必葬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注]①啬夫:务农之人。②匈:同胸。
10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存问耆老孤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犹饥者甘糟糠甘其食美其服
C.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0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邑“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的一组是()
①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
②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③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④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
⑤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⑥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⑦天子闵惜,下诏称扬
⑧病且死,属其子曰:“必葬我桐乡。”
A.②③⑥⑦ B.①③④⑥ C.①⑤⑥⑧ D.②④⑦⑧
1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邑出身农夫,为人公正、宽容,尊重人,帮助人,深得吏民敬爱。
B.胶东相张敞会见朱邑,劝朱邑为国家广荐贤才,朱邑受到很大启发,并实际去做。
C.朱邑身居高位,生活节俭,把俸禄拿出来供养族人和乡亲,家无余财。后皇帝赐其子黄金百斤,用于祭祀。
D.朱邑与桐乡百姓感情深厚。临死嘱咐儿子将自己埋葬在桐乡,他认为百姓比自己的子孙还要亲切、可信。
10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译文:
(2) 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郭老仆墓志铭侯方域
郭老仆死而葬于城北之金家桥,其主人为志其墓而铭之,曰:老仆名尚。十八岁,事予祖太常公。方司徒公之少而应秀才试,以及举孝廉,登进士第,老仆皆身从之。司徒公仕,而西抵秦凉之塞,南按黔方,北尽黄花、居庸边镇上,老仆又皆从。
司徒公尝道经华山,攀崖悬洞而陟其巅,老仆则手挽铁索从焉。华山老道士,年百八十岁矣,谓司徒公日:“公,贵人也。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过此可耄耋。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
然老仆不事事。司徒公尝遣视南商之墅,久之,所司皆荒失。命人迹之,则老仆自携
琵琶,与一妇人饮于鹿邑之城门楼。司徒公怒,斥之,不使近。戊辰,赴官京师,老仆固请从,至艇暑酣饮于城隍市;司徒公朝所命,老仆暮归,醉而尽忘之。司徒公怒而骂,老则倚壁而鼾,鼾声与司徒公之骂声更相间也。积二岁余,以为常。
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老仆涕泣拜于堂下。司徒公熟视曰:“嘻,尔岂其人邪?”’老仆前曰:‘‘主人盛时,安所事老仆;老仆亦酣醉耳。今老仆且先犬马死.主人又患难,岂尚不尽心力?主人不忆老道士言乎?”自此不饮酒,不与其家相通.众乏徒公于狱者七年。
乌丞相与韩丞相相继秉政,皆苛深.托诸缇校调察往事。士大夫亲朋奴仆,往往避匿去。老仆尝衣敝衣,星出月入.以事乏徒公。初,燕女有姚氏者,数嫁不终,饶于财。每曰:“我当嫁官人耳。”老仆乃伪为官人,娶之。日取其财易酒食,交欢诸缇校者,故得始终不及于难。后姚氏察知其为.大哭,骂老仆,以手提其耳,啮其面,面上痕常满。及司徒公出视师,乃以老仆为军官,冠将军冠,服将军服,以见姚氏,姚氏则大喜。
老仆入谢司徒公日:“老仆嗜饮适,今七年不饮酒,此后愿日夜倍饮酒以偿之。”
久之,饮酒积病,遂以死,年五十七。
老仆有四子,其次尝犯军法,当死,诸大帅从善等,罗拜司徒公日:“非愿公绌法,
乃军中欲请之以劝忠义也。”当是时,郭老仆之名播雨河云。
铭曰:“汝,士大夫师,而乃居于奴!奴乎奴乎,奴尚则有,士大夫则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人迹之迹:探察 B.司徒公为乌丞相所构构:追捕
C.数嫁不终,饶于财饶:多 D.及司徒公出视师视师:督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主人为志其墓而铭之蟹六跪而二螯
B.久之,所司皆荒失宋何罪之有
C.老仆涕泣拜于堂下得复见将军于此
D.饮酒积病,遂以死敛赀财以送其行
3.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老仆“忠义”的一组是
①(司徒公)举孝廉,登进士第,老仆皆身从之
②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
③自此不饮酒,不与其家相通,从司徒公于狱者七年
④老仆尝衣敝衣,星出月入,以事司徒公
⑤此后愿日夜倍饮酒以偿之
⑥今老仆且先犬马死,主人又患难,岂尚不尽心力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4.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考仆侍奉作者的祖、父两代人,陪同主人走南闯北,非常忠诚;后来作者的父亲司徒公被陷入狱,郭老仆一直陪同,始终没有离开。
B.郭老仆非常好酒,以致经常误事,作者的父亲司徒公为此多次责骂他,却无济于事;司徒公入狱后,郭老仆却戒酒达七年之久,直至司徒公出狱。
C.郭老仆为了营救司徒公出狱,谎称自弓是官人,娶了富有的燕女姚氏,并用姚氏的钱去结交那些“缇校”,终于从狱中救出了作者的父亲司徒公。
D.郭老仆虽为奴仆,他的“忠义”却超过了一般的人,他的名声远播两河;因为他的原因,他的二儿子犯了军法,许多将领都替他求情。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独处(chǔ)脉脉(mò)倏(shù)的霎(shà)时
B.撅(juē) 断倔强(juéjiàng)熨(yù)帖声名狼藉(jí)
C.隽(jùn)永沧桑(cāngsāng)坍圮(tānpǐ)心神恍惚(huǎnghú)
D.恪(kè)守亵渎(xièdú)亘古未变(gèn)窸窸窣窣(xīs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