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入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迎丧而葬之       迎:迎丧,接丧
B.今钟会躬为叛逆     躬:自己,自身
C.假赤幢、曲盖、鼓吹 假:给予
D.齐王攸将归藩       攸: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         B.法立于上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
C.与谈宴而遣之                   D.古之君子进人以礼
帝闻而大怒                        遂以愤卒
3.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  ②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
A. 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
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到哪里了
B. 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
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
C. 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
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
D. 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
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在哪里
4. 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    ②退人若坠诸川        
A. 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
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
B. 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枯骨
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
C. 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
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
D. 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
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向雄重义的一组是
①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②假赤幢、曲盖、鼓吹  ③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  ④会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     ⑤安复为君臣之好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帝司马昭在向雄为钟会收殓安葬后责备他,向雄却说“我为道义所感化而收葬他,没有过错。”
B.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君臣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说:“我们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怎么样?”
C.齐王打算回到封国时,向雄曾向天子进谏说:“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 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能不考虑。”
D.对于向雄的进谏,天子并没有采纳。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径自出宫,后因愤懑而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吉之奇甚尽      状:描述,描绘
B.语长吉之事尤     备:戒备、小心
C.恒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使动用法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云当召长吉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
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
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
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3分)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3分)
(3)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
B.有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C.南洛阳迫:逼迫
D.恂经明行,名重朝廷修:美好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恂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谢客就车
B.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可独享之乎尔无忘乃父之志
C.卿今吾行也吾社之行士先者
D.恂遣谷崇状闻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2)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虞允文国当:主持
B.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 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子钱:利息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分)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4分)
(3)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虚自必死节      分:料想
B.好问、张信之以立碑事喻:告诉
C.不意晚年乃仙府造:制造
D.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诚: 如果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一组是(  )
①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②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③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④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⑤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解的一项是(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B.他在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5分)
(2)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东归省母秩:俸禄。 B.及辞,贽钱百万遗:遗留
C.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其能 害:忌妒 D.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身爱:爱惜。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贽忠诚的一组是()
①贽性忠荩②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③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
④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⑤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⑥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②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少时学习勤苦,才能突出而与众不同,后来得到寿州刺史张镒的赞赏,并结下深厚情谊。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做翰林学士,为报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在政治上意图尽心竭力,有所作为,他能指出朝廷政事的缺漏,得到皇帝的厚待。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的勤政和直率的作风引来朋友的告诫,但陆贽坚持正道,毫不动摇,决心以实际行动不负天子和自己平生所学。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2)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