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报道说:“本月八日晨一时,驻扎丰台的日军,…… 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我国当局以时在深夜不允,日军遂向驻在该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师吉星文团,开炮百余发挑衅,我军颇有死伤。……此报道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 B.卢沟桥事变 |
C.八一三事变 | D.平型关战役 |
洛克在其著作《政府论》中强调:如果统治者对其臣民管理不当,“他们就会因这种失职行为而丧失早先人民为着完全相反的目的而授予他们的权力,权力就会被移交给人民,人民有权恢复自己原先的自由”。洛克要表达的意思是
A.违反政治契约的统治者会遭到人民的反抗 |
B.统治者要有管理臣民的超强能力和智慧 |
C.人民掌握着对统治者生杀予夺的绝对权 |
D.臣民的权力是自封的而非统治者授予的 |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幕对白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影响 | B.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
C.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
B.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
C.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而要中国永远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在谈到中国文化的吸纳和传承时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立进行的……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发展壮大,以求生生不息。”以下能够说明中国文化“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发展壮大,以求生生不息”的是
①宋明时期的理学②敦煌莫高窟的壁画③明清时期的陶瓷④三民主义的形成
A.④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