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渭河流域旱灾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旱灾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2)结合相关材料,从气象角度分析渭北地区葡萄种植的区位优势。
(3)某农业开发公司欲在礼泉县进一步扩大葡萄种植规模,有人表示反对。请你说出反对的理由。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到:“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一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黑河(黑龙江)一腾冲(云南)线(如下左图所示)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材料三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下左图)

(1)分析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上右图的甲、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图,表示人口比例的是图;上右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
(3)上图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在本次气候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并宣布中国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节能减排的措施。
材料二 世界气候大会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与会各国在碳减排方面完全没有达成共识,为什么海岛国家代表很沮丧?
(3)近年来我国政府号召“节能减排”,请简要分析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
(4)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

目前,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2)图甲中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形成原因是  
(3)图甲中C地区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  
(4)图甲、乙中都反映我国南方为重酸雨区,简述其主要危害。
“长三角”地区拟启动市场杠杆治污,试评价这种做法的好处。

读全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④三处中,地壳较不稳定的是   ,主要原因是  
(2)图中c处洋底年龄比e处   ,因为  
(3)不同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下列海岸类型中,适合作为日光浴、游泳场所的是  ,最适合开辟盐场的是  

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4)2010年4月,在图中b海域西侧沉没的石油钻井平台发生严重漏油。试分析这次泄油造成受污区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

读我国沿海某区域海陆轮廓及垂直剖面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4年,我国东海大黄鱼的年产量达19.6万吨,此后迅速减少,到2002年只剩下0.55万吨。从1995年7月1日开始,东海、黄海实行伏季休渔制。
(1)图中e处的海底地形是  ,这里勘探到的海底矿产资源主要是  
(2)图中c、d海域相比,盐度较低的是  ,主要原因是  
(3)图中h地每年都有壮观的钱塘大潮,试简要说明这种现象对当地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4)简析我国东海生物资源存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