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地区公转示意图,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I)甲图中作图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在图(I)A至B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 线(晨线或昏线),该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 。
(4)在图(I)C至D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应图(II)的 。
读图并回答。
(1)一架飞机从A 水平飞行到B,则从大气的________层进入________层;
(2)在A、B两处飞行时较平稳的是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
(3)A、B两处天气复杂多变的应是________处,原因________。
(4)A、B两处中臭氧浓度较大的是________处。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测得的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 |
气温(℃) |
气压(百帕) |
降水(毫米) |
风速(千米/小时) |
12时前后 |
25 |
1002 |
10 |
30 |
18时前后 |
30 |
990 |
50 |
240 |
24时前后 |
27 |
1004 |
10 |
50 |
(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________、旱涝和________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 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 D.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________,其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风暴潮造成,在________季节影响我国________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 B.阴雨绵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来看,甲图为________;从气流运动状况来看,甲图为________。
(2)甲天气系统分布在________(北半球或南半球)。
(3)甲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的特点是________。
(4)在乙图中用箭头标出其中心气流的运动方向;受其控制天气为________。
(5)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冬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读“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 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2)从气流状况看,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3)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有________,原因是即将受到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
(4)目前图中C、D、E、F四地中,气温已有明显上升的是________。
(5)图中出现的各个地点中,风力最强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