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解释加点的字。
(1)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之(    )(3)戎不动(   )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
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
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层义:
第二层:
层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解释文中划线字的词。
其足:吾忘持其苗:今日矣: 苗则矣:
翻译下列句子。
(1)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下列“之”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返归取之 D.而又害之

这两则语言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习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
戍渔阳()以为死() 今亦死()陈胜()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已失期宁信,无自信也
B.吴广次所旁至市,而忘操之
C.扶苏以数谏人西辞黄鹤楼
D.固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

阅读《鲍君》一文,完成小题。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①罝(jū):网,用以捕鸟兽。②息:平息。
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⑴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以鲍鱼置罝中而()②之以为神()
③问其()④人为说()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昔有人设罝以捕獐

A.以啮人(《捕蛇者说》)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D.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阮裕焚车
阮光禄在剡①,尝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②?”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②何……为:干什么。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有好车⑵意借而不敢言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意欲借不敢言

A.吾有车使人不敢借 B.学不思则罔
C.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D.其家甚智其子疑邻人之父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