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3条)

(1)                                          
(2)                                          
(3)                                          

科目 物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运动快慢的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万米深潜作业次数和下潜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图甲所示为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海试现场。

1)潜水器的前边固定着一个采样篮,里面放着海底沉积物采样器等工具,采样器是一个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玻璃管。潜水器两侧各连着一只机械手臂,其中一只机械手臂的简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它由金属杆ABOC和可以伸缩的液压杆AC组成,C点为机械手臂和潜水器的连接点。当液压杆伸长或缩短时,会带动金属杆AB绕着O点转动,金属杆B端就会向上提或向下压采样器。( ρ 海水 1 . 0 × 10 3 k g / m 3

①请在图乙中画出水平金属杆的B端竖直向下压采样器时,采样器对金属杆AB的力的示意图。

OAOCAC的长分别是 18 c m 24 c m 30 c m OB的长是 72 c m ,这只机械手臂的液压杆AC对水平金属杆A端的拉力是 200 N ,玻璃管水平的圆环形管口和海底沉积物的接触面积是 2 c m 2 时,则竖直状态下的玻璃管的圆环形管口对海底沉积物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P a ?(不考虑金属杆AB和采样器它们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2)总质量是 36 t 且处于悬浮状态的潜水器在海底完成作业后,会抛卸吸附在舱外的压载铁再上浮。为了确保舱内作业人员的安全,科学家们在设计“奋斗者”号时,可以让潜水器在不能抛卸压载铁时进行“断臂求生”,即让潜水器在深海抛掉两只机械手臂和采样篮等物体后再上浮。若某次深海演练抛掉质量是 1 . 8 t 、体积是 0 . 3 m 3 的两只机械手臂和采样篮等物体,则此时潜水器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N ?浮力比重力大多少 N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3 . 8 V

(1)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2)正确连接电路后,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_____ 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 W

(3)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后,该同学接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 0 . 32 A 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可能是_____(填标号)。

A.

3 . 9 V

B.

4 . 0 V

C.

4 . 1 V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移动到左端的整个过程中,定值电阻的 U I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 U 0 U m I 0 均为已知量,电源电压不变。

请解答如下问题:

(1)写出电源电压值;

(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滑片整个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 U I 关系图象,并标出端点的坐标;

3)滑片移动过程中,当电压表 V 1 示数由 U 1 变为 U 2 时,电流表示数增加了 Δ I ,请你推导出定值电阻的电功率变化量 Δ P 的数学表达式(用 U 1 U 2 Δ I 表示)。

小芳发现家中的一串珍珠项链能沉在水底,乐于探索的她想测量这串项链的密度。受到曹冲称象故事的启发,她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和足量的水(含取水工具,水的密度为 ρ 0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V 1

将项链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体积 V 2

……

请你帮小芳完成实验。要求:

(1)写出步骤②之后的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珍珠项链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_____。

热爱劳动的津津,在家学做天津特色菜“贴饽饽熬鱼”时,一个饮料瓶不小心落到了松软的玉米面团上,在面团上留下较深的痕迹。于是他灵机一动,利用玉米面团和装有水的饮料瓶,依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问题一: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二: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做实验①②③是为了探究_____(选填“问题一”或“问题二”);

(2)利用实验④⑤可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 _____是否有关;

(3)《民法典》中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生活中更要杜绝“高空抛物”这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高空抛物”危害性大的原因,可通过分析实验⑤⑥得出的结论来解释,请你写出该结论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