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
|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
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的含义是
|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 B.对地方官员实行“三岁一易”的流动制度 |
| C.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 D.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
|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
|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某位学者描述明朝内阁制“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内阁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 B.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
|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 D.内阁为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及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文中的“我朝”应是
| A.唐代 | B.元代 | C.明代 | D.清代 |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这里的“腹里”是指
|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 B.地方行省 |
|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 D.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