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A.无所事事 | B.“君权神授” | C.掌控议会 | D.“统而不治” |
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
| A.进行了“光荣革命” | B.颁布《权利法案》 |
| 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 D.设立责任制内阁 |
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
|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
| B.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
|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
|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
|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
|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A.君主制和议会制 | B.君主制和共和制 |
| C.立宪制和共和制 | D.立宪制和议会制 |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 A.社会变迁 | B.阶级分析 |
| C.道德标准 | D.文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