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 A.②①④③ | B.③①②④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③④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
|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
|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 A.炫耀文治武功 | B.树立专制权威 |
| C.制造暴政依据 | D.宣扬君权神授 |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
|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
|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
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 A.太尉 | B.丞相 | C.御史大夫 | D.廷尉 |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
|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
|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