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洋务企业的兴衰 |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日本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A.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
B.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D.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
毛泽东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下列美术作品中不能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