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
|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
|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
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
| A.雌A∶雄a=1∶1 | B.雌A∶雄a=3∶1 |
| C.雄A∶雌a=3∶1 | D.雌A∶雌a=1∶1 |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
|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 D.甲、乙各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
|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
| 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不否定融合遗传 |
| 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演绎”过程包括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不是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GC间与AT间的⑨的数量相同
D、构成⑤⑥⑦⑧的共有元素是C、H、O、N、P
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
| B.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
| C.一个含2 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 |
| 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由1 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