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 |
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全部死亡 |
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
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暴发 |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的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
B.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C.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
D.M仅代表光能,N仅代表热能,P仅代表无机盐、水、CO2等物质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
分析以下实例,正确的是()
①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②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臂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③小丑鱼喜欢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某繁殖所需空间
⑤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 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