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

(1)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       (填图中标号);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2)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所需酶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             
(3)若已知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除消化酶外,还可能是                 等。
(4)2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表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代谢产物如
可通过① 作用生成相应的氨基酸,也可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在一个葡萄糖分子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共脱掉了 个[H]。
(2)某健康的成年人选择高蛋白食谱,糖、脂肪的摄入很少,但体内脂肪的积累依然增加,试阐述原因 。检测此人一段时间内摄入和排出的氮量,结果应当
(3)蛋白质在人体内无贮存,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若素食且种类单一(如只吃大米或玉米),会由于缺乏 而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
(4)脂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它在构建组织细胞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请分别举一例说明(不要求阐述具体的功能):
(5)给鸭子喂谷物能育肥,肥胖病人不进主食会患低血糖,这说明
。肝功能检查常查谷丙转氨酶,它能催化谷氨酸变成丙氨酸,这种转氨酶作用的意义是
(6)动物实验发现,若将肝脏切除,血液中的氨浓度增加,尿中的尿素含量减少;若将肾脏切除,则血液中的尿素浓度增加;若将肾脏和肝脏均切除,预计血液中的尿素含量

请阅读下列几段文字后回答:

A.有人把蚕的DNA分离出来,用一种酶“剪切”下制造丝蛋白的基因,再从细菌细胞中提取一种叫“质粒”的DNA分子,把它和丝蛋白基因拼接在一起再送回细菌细胞中,结果,此细菌就有生产蚕丝的本领。
B.法国科学家发现,玉米、烟草等植物含有类似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如加入“Fe”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的血红蛋白,从而由植物提供医疗中所需要的人体血液。
C.1991年,我国复旦大学遗传所科学家成功的进行了世界上首例用基因疗法治疗血友病的临床实验。
D.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花的研究,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等害虫毒杀效果高达80%~100%。

(1)所有这些实验统称为工程,所有这些实验的结果,有没有生成前所未有的新型蛋白质?
(2)A段中实验结果的细菌能生产蚕丝,说明。在将质粒导入大肠杆菌时,一般要用___处理该菌,以使处于细胞状态,以便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

如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示意图,所用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探究:

(1)如何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相结合形成重组质粒(重组DNA分子)?
(2)目前把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时,效率还不高;导入完成后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有的导入的是普通质粒A,只有少数导入的是重组质粒。此处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鉴别得到的细菌是否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将得到的细菌涂抹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就是导入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反之则没有。使用这种方法鉴别的原因是
(3)若把通过鉴定证明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会发生的现象是
(4)导入细菌B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什么?

将同一种植物细胞依次浸入蒸馏水、0.3g/mL蔗糖溶液和0.5g/m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在A、B、C中,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___;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___;在0.5g/mL尿素溶液中的是___________。
(2)ab段的下降速度较ae段的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ef段的细胞体积变化为___________;cd段的细胞溶液度___________0.5g/mL。

将长势相同的三株豌豆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开始测知它们对K和H2O的吸收基本相同。随后对三株幼苗分别作如下处理:将A株幼苗剪去部分叶片;给B株幼苗注射“呼吸阻断剂”;在C株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的KHCO3溶液。请回答:
(1)对吸水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吸水量减少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严重影响吸水力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对吸收K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吸收K量有所减少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严重影响吸收K能力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