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⑴—⑷题。
九月九日
崔善为(唐)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
B.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
C.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
D.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⑵“菊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各句中“菊花”与本诗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句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两项是
A.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唐·岑参《送蜀郡李掾》)
B.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宋·陈与义《感事》)
C.菊花祗作旧时黄,白雪堆人头上。(宋·戴复古《西江月》)
D.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E.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近代·弘一《清平乐·赠许幻园》)
⑶有人说,《九月九日》这首诗“韵含悲难”。本诗的韵脚是如何体现悲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诗人常用“鹰”“雁”的形象抒发情感。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 ① ,
② ”之句,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雁过也, ③ ,
④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也有“ ⑤ ,鱼翔浅底, ⑥ ”的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五鼓乘风过洞庭
孔武仲
半掩船篷天淡明,飞帆已背岳阳城。
飘然一叶乘空度,卧听银潢泻月声。
【注】银潢:银河,天河,潢(huáng),水深而广。本诗描写了诗人过洞庭湖的见闻感受,前后两联描写角度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乘空度”是诗人的美妙感受,从诗中看,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卧听银潢泻月声”与“乘空度”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这是唐朝诗人韦庄的一首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属于。根据体裁的要求,它的联和 联都必须是对仗句。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
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释]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
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 |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答:。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从诗歌体裁来看,此诗是。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