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抄写
B.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质:对质
C.服食器用,辄多亡失辄:总是
D.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A.①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②于是渐不信孤
C.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②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②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D.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陶。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义代武镇成都,英义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义,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
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陶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3分,断句翻译10分,共22分。)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注1]。虽一娱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注2]。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注3]。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1)此句意思是: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2)临春、结绮皆为陈后主所建的楼阁,隋兵攻入金陵,焚于火;齐云楼为唐代曹恭王所建,落星楼于吴嘉禾元年建造,在南京落星山。(3)贞珉:精美的石碑。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皆偏据一方类:大抵
B.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 等到
C.此朕德绥威服绥:安抚
D.臣不敏敏:敏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以其地雄胜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B.与民同游观之乐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C.蛮琛联肩而入贡起,立而饮之
D.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金陵为帝王之州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今则南北一家   D.非我也,兵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阅江楼,看到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于是感慨地说:“这是士兵们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
B.作者认为,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放荡的乐曲,收藏燕赵的美女。都是是腐化的象征,当今帝王也不例外。
C.六朝的时候,常常凭借阅江楼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现在则已南北一家,把长江看作一条和平的江水,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
D.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而观赏这长江风景的,应当想到皇上的圣德如青天一样,浩荡宏伟,难以称说,与神禹开山引水的功业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忠于君王、报答皇上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处断句。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一娱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译文:
②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书沈沈通明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实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牵骑手弓矢以出②卖卜以自活
B.①竟杀其人而还②公捉其手曰
C.①北访故人于邓州②素有声望于江淮间
D.①此皆予之所习闻也②侦得通明所在

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性,靠给人算卦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购仰妻子急,踪逐至通明家
②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欺侮。④毒:怨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蔓草被径覆盖 B.经蒙茸则手披足踏分开
C.舆者坦步里许步伐 D.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责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按图记以求名迹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B.访于众僧委舆于地
C.过此则山势陡仄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
D.至崖而反者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以下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其始辟者,皆畸人也 B.又前,列坐岩下
C.唯余足迹是瞻 D.舆者安坐于草间

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率众寻,老僧作向导,可见作者一行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几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时不能被人理解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贺集》序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牧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发:打开
B.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授:传授
C.让居数日,牧深推公曰让:谦让
D.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慢:怠慢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称赞李贺才能的一组是()
①世谓贺才绝出于前
②公于诗为深妙奇博
③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④盖骚之苗裔
⑤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⑥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夜半得到好友沈子明来信,请他为李贺诗集撰写序文,杜牧再三推辞后还是答应了好友的要求。
B.杜牧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李贺诗歌的风格、情态、色泽、意趣等方面作了热情的赞扬。
C.杜牧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成就后,与《离骚》对比,指出了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的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畦径。
D.杜牧认为,李贺诗歌有欠缺,是由于离世过早,如果假以时日,应当有所进步。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
(取材于《隋书·经籍志》)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
②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
③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