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抄写
B.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质:对质
C.服食器用,辄多亡失辄:总是
D.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A.①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②于是渐不信孤
C.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②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②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D.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郡,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①,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②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 诐,(bì)不正,邪僻。
②《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坐:因为
C.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希望 D.发摘奸隐,有若神明摘:揭发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B.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C.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D.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父每谓所亲曰 B.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D.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5分)
(2)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翻译划线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6分)
黠鼠
苏轼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既而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xiāo)聱(āo)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注:橐,口袋。
①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译文:
②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译文:
③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问:“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侏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选自《庄子·达生篇》)
[注]蜩:蝉。 橛(jué) 株(zhū) 枸(gōu):短树根
(1)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译文:
(2)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译文: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
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零
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
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速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向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子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吾分一死矣。分:按照本分、甘愿。
B.留梦炎不可可:赞成。
C.遽麾之退。麾:指挥。
D.天祥临刑殊从容殊:非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与俱入崖山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B.①乃书所作《零丁洋诗》与之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①置吾十人于何地②赵尝五战于秦
D.①南向而死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降的一组是
  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③国亡,吾分一死矣
  ④天祥出,复号召江南
  ⑤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⑥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可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
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元
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C.元世祖本来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译文:
(2)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赉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用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踰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 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帑金,公款。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宜设官累民累:劳累 B.勿重困军民,报可报:回答
C.再迁左副都御史迁:调动 D.杲等引罪引:引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杲竞卒于雷州戍所 B.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得复见将军于此公亦以此自矜
C.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 D.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

秋毫不敢有所近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  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 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 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积极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3+3=8分)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